丝巾,堪称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 Hermès)受众最广泛的产品。根据爱马仕2024年度财报,丝绸和纺织品部门的销售额为9.5亿欧元,约占品牌全球总销售额的6%。
第一款爱马仕丝巾诞生于1937年,此时距离爱马仕品牌创立正好是 100年。
在1920年代,爱马仕第三代掌门人 Émile-Maurice Hermès 着手将家族事业从马具及其周边产品扩展到更广泛的配饰和服装,并邀请他的女婿们作为合伙人加入公司。其中一位女婿就是后来爱马仕带来深远影响的第四代掌门人 Robert Dumas(下图) —— 他设计了爱马仕风靡全球的Kelly包,而爱马仕第一款丝质方巾也是他一手打造的。
这款丝巾名为《女人与巴士》(Jeu des Omnibus et Dames Blanches) ,由 Robert Dumas和艺术家 Hugo Grygkar 共同构思。
Hugo Grygkar 被许多人称为“爱马仕丝巾之父”(the Father of the Carré Hermès)。他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父母都是捷克人,后来一家迁居至法国布列塔尼地区。他与Robert Dumas相识后,两人开启了数十年的合作,奉上了众多经典设计。
上图:爱马仕的第一款丝巾 – 《女人与巴士》(Jeu des Omnibus et Dames Blanches)。丝巾边长为90厘米。
我们好奇,爱马仕( Hermès)这款划时代的丝巾所用的“蚕丝”到底从哪里来?
根据古董和藏品期刊“Journal of Antiques and Collectibles”的官网、以及苏富比等拍卖平台官网,爱马仕第一块丝巾用木版印刷,采用的原材料是从中国进口的优质蚕丝,其韧性是当时法国市场上任何其他丝巾的两倍。
《华丽志》的研究也显示,20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民国初年,在中国对海外出口的商品中,“生丝”在各大宗品类中高居榜首,包括无锡永泰缫丝厂、上海美亚织绸厂等在内的一批企业应运而生。江苏“白厂丝”和浙江的“湖丝”等品类都是热销海外的优质生丝。
上图:始建于1896年的无锡永泰缫丝厂于1930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多绪立缫车
白厂丝特指由机器缫制的生丝,区别于传统手工“土丝”。无锡永泰丝厂生产的“金鹿牌”白厂丝是其中的代表产品之一。机械化生产的白厂丝确保了丝质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减少了手工生产中的批次差异问题,提升了纺织的可靠性。
湖州蚕丝自明代起全国闻名,以产于南浔镇辑里村的蚕丝质量最佳。辑里湖丝采用“莲心种”蚕茧,茧小但丝质细腻坚韧,一根丝能穿起8个铜钱。2011年,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上图:辑里湖丝。来源:公众号“湖州市南浔区图书馆”
根据凤凰资讯刊登的《民初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考略》,1928年中国生丝出口43.5万担多,价值在15975万关两;1929年,生丝出口量略有减少,但价值却增长到16420万关两,可见优质的高价生丝占比持续提高。不过,1930年之后,受战乱影响,中国的生丝出口严重受挫。
光明日报于2022年的文章《20世纪初中美中法丝业交往与合作》显示,法国在一战期间创设了里昂工业展览会(也称里昂万国货样会),实际上是制造商和贸易商的直接交易市场,展销商品丰富多样,而“以织品最为夺目”。
1920年3月里昂万国货样会,中国派驻巴黎总领事廖世功、巴黎万国青年会《华工周报》主任陆士寅等5人参加。除参展外,他们还与里昂市政厅、丝商总会、法国总商会广泛交流,参观纺织厂、丝织机械公司,向法国丝商征询华丝使用情况及意见,讨论华丝改良及华商设立直接对外贸易机关诸问题。
那么,民国时期出口的生丝品类中,哪种最受欢迎?
Swarthmore 学院李明珠教授的英文著作《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China’s Silk Trade: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the Modern World, 1842-1937”一书中提到:“在出口的诸多丝品类中,最著名的是一种名为‘Tsatlee’的丝,以湖州南浔辑里命名。湖州是浙江北部的桑蚕中心。不过,这种辑里丝(Tsatlee)通常由当地农户人工缫丝,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当时用于出口的辑里丝都会经过二次处理。1910年,Tsatlee 首次出现在海关统计中。”
根据维基百科,1842年五口通商之后,湖州南浔镇就成为中国最大的生丝集散地。1880至1934年之间,南浔镇每年平均生丝出口量可达5420包。
《华丽志》还在美国Smithsonian学会官网找到了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912年湖州辑里丝(Tsatlee)样品图,佐证了辑里丝在民国时期颇受外商青睐,闻名海外。(下图)
图片右侧文字描述:AP Villa & Bros. 位于纽约百老汇 487 号(丝绸交易所大楼),是一家从事生丝和丝绸贸易的进口公司,在中国上海和广州、日本横滨、意大利米兰和都灵以及法国里昂设有采购分公司。1912 年,该公司在新泽西州帕塞克的一家工厂将业务扩展到丝绸的织造、整经、卷绕和缠绕。这些工序用于用于生丝织造。
爱马仕首条丝巾韧性强的特点与辑里丝的特性高度吻合,再结合民国时期外贸史料——《华丽志》大胆猜测,1937年爱马仕史上第一条丝巾用的蚕丝或许就来自湖州南浔辑里!
上图来自爱马仕官网截图
从第一条《女人与巴士》丝巾起步,爱马仕逐渐搭建了整套与丝巾相关的生产、创意和制作体系,并在法国里昂建立了专属的丝巾工厂。
根据《华丽志》的研究,目前爱马仕生丝供应主要来自巴西巴拉那(Paraná)。
在2007年7月《纽约时报》的一段重要访谈中,时任首席执行官 Patrick Thomas 披露:“我们的确从巴西采购生丝,在法国自己织造,自己印制,自己人工卷边”。
而《华丽志》从爱马仕官网上获得的一份由英国剑桥大学于2020年撰写的报告《爱马仕的丝绸供应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提供了更多相关线索。
报告披露:最近几十年来,爱马仕一直通过当地合作伙伴从巴西巴拉那州(Paraná)的小农户采购蚕茧。爱马仕在当地的合作伙伴是巴西唯一一家的生丝出口公司。该公司也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
关于爱马仕丝巾工艺和供应链合作的更多细节,《华丽志》丝绸文化专栏将在下一篇中展开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关于华丽志丝绸文化事业部
2025年3月,华丽志正式成立丝绸文化事业部,聚力推广中国丝绸文化,让更多业内高端读者真正了解中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潜力,共同探讨和促进中国丝绸产业的焕新和现代化进程。
除了持续产出原创优质内容外,华丽志还将发起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与产业活动,包括溯源之旅、论坛和工作坊、文化艺术展览等等。根据第一性原理,走向丝绸的源头,从文化到商业,从材料到工艺,从历史到现在,从中国到海外,融会贯通全产业链,挖掘丝绸文化和工艺的精华,用全新的视角展开解读和传播。
华丽志丝绸文化事业部联络邮箱:silk@luxe.co
| 图片来源:爱马仕官网;Britannica;无锡政协官网;公众号“湖州市南浔区图书馆”;Smithsonian学会官网
| 责任编辑:L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