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制鞋产业呈现“两极分化”,面临多重挑战

刘隽 2025-09-03 20:26

正如皮具行业的发展态势,意大利制鞋产业当前也正处于各大品牌重新审视生产战略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意大利鞋履市场呈现明显的 “两极分化”:奢侈品牌稳中有进,量产品牌承压调整。

一方面,以爱马仕(Hermès)香奈儿(Chanel)为代表的奢侈品牌,其鞋款均坚持 “意大利制造”,且订单节奏保持稳健。其中:

  • 爱马仕在布斯托・加罗福(Busto Garolfo)设有生产基地,并在意大利各制鞋产业区拥有稳定的供应商网络;
  • 香奈儿在伦巴第大区(Lombardia)的帕拉比亚戈(Parabiago)、威尼托大区(Veneto)的菲耶索达尔蒂科(Fiesso d’Artico)、罗马涅大区(Romagna)的圣毛罗・帕斯科利(San Mauro Pascoli)及阿布鲁佐大区(Abruzzo)的科莱拉内斯科(Colleranesco)布局了自有工厂。

从前景看,这些品牌2025年第四季度的订单连续性可期,但均无即时扩大产能的需求。这一趋势同样适用于普拉达(Prada)、缪缪(Miu Miu)等意大利头部奢侈品牌。

另一方面,头部以外的量产型品牌,正面临双重挑战。这类品牌产量规模更大,工厂主要集中在威尼托、托斯卡纳(Toscana)及马尔凯(Marche)三大大区,当前既受整体消费疲软的冲击,又需应对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转移 —— 他们正从传统品牌运动鞋转向更具现代设计风格的品牌,如 Golden Goose、Autry 等设计师品牌,以及 Nice Footwear为代表的新锐品牌。

终端消费者端的变化进一步推动意大利制鞋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受奢侈品牌近几个季度大幅涨价的影响,消费者正逐步转向价格更亲民的品牌;同时,尽管 “意大利制造” 运动鞋仍有需求,但占比有限

这一趋势直接反映在产量数据上:根据意大利媒体MFF的统计数据,2024年意大利产鞋总产量为1.251亿双,较2023年下降15%。这一下滑态势已持续40年,回溯历史,1982年意大利制鞋产量曾创下超5亿双的峰值

运动鞋的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不仅挤压了男士正装鞋的生存空间,传统女士高跟鞋的份额也被进一步压缩。

伴随市场与产品的调整,意大利制鞋产业区的地理格局也在发生剧烈变化:

——威尼托大区:与奢侈品牌关联紧密的布伦塔海岸(Riviera del Brenta)产业集群面临压力,而以运动品类为核心的蒙泰贝卢纳(Montebelluna)产业集群则展现出相对活跃的态势;

——马尔凯大区:费尔马诺(Fermano)与马切拉塔(Maceratese)地区的制鞋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境;

——普利亚大区:成为少数保持活力的区域 ,萨伦托(Salento)地区的 “意大利制造” 运动鞋占据主导地位,巴列塔(Barletta)地区凭借 “技术安全鞋” 特色突围。目前,这类功能鞋履正受到生活方式品牌的关注,他们将自身设计标准融入专业用途鞋款的外形与款式设计中,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制鞋产业链的上游机械与技术供应商,同样在经历战略转型

意大利在制鞋技术创新领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出口规模仅次于中国:2024年意大利制鞋机械及相关技术产品出口额达5330万欧元,中国制造商的同期出口额为3.06亿欧元

意大利制革、制鞋及皮具机械制造商协会(Assomac)前主席、Brustia Alfameccanica 公司总经理 Maria Vittoria Brustia指出:“传统制鞋机械正陷入停滞,它在创新层面的贡献已基本固化;与之相反,客户对‘可持续性、可追溯性、质量控制’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快速增长 —— 这些议题对奢侈品品牌而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战略核心。”

在各类技术方案中,基于人工智能与视觉系统的质量控制系统最受关注。Maria 解释说:“这类最先进的机械与软件,通过整合读取条形码或射频识别(RFID)标签,能够完整重构成品鞋的供应链。从长远看,这些创新不仅能弥补传统机械收入的下滑,更将引导意大利及欧洲机械技术企业把投资聚焦于研发,进一步巩固其在质量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管理与再利用” 成为另一核心战略领域,比如对废旧服装面料的二次回收利用。

丨消息来源:MFF,Assomac官网

丨图片来源:免费图片网站 pixabay

丨责任编辑:L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