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快时尚塔顶,UR更大的雄心是什么?

朱若愚 2025-10-02 21:06

过去二十年,快时尚行业在中国经历了从国际品牌启蒙、本土力量崛起到行业格局分化的多个阶段。作为其中的亲历者,URBAN REVIVO(UR)逐步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并开始转化为全球拓展的核心竞争力。

9月23日,在天猫超级品牌日时尚盛典上,UR以一场融合音乐、艺术与时尚的颠覆性创意大秀,将“Play Fashion玩味时尚”的品牌理念具象化。与此同时,品牌在本次活动中实现了“即看即买”的购物体验升级,在商业回报上更创下新纪录:

9月23日至29日的一周内,根据天猫生意参谋数据,UR斩获GMV1.68亿元,位列天猫超级品牌日服饰品牌成交额榜首,同比增幅达49%,并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最快达成亿元成交额的服饰品牌。

同时,UR被欧睿国际认证为“中国潮流快时尚门店零售额和门店数量第一品牌”,为品牌在本土市场线上线下取得的成绩提供了有力佐证。

注:欧睿国际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市场信息提供商,提供消费品与服务的市场数据,包括行业规模、销售额、渠道表现等。

但UR的雄心远不止于此。

我们希望能够迎接新的第一,全球第一”UR创始人李明光接受采访时直言。

目前,UR已在海外开设超过20家门店,在东南亚稳步扎根后,UR已进入纽约、伦敦两大国际时尚中心,全球化进程步入深层拓展的新阶段。

上图:UR「Reflected City」主题大秀

一、一场大秀,透视“品牌精神”

这是 UR 与天猫第三次联手打造超级品牌日时尚盛典。UR颠覆了传统快时尚T台规则,秀场融合全球音乐歌手,用全球音乐家沉浸式融入走秀本身,带来更玩味时尚的感官感受。

上图:UR全球品牌大使钟楚曦

上图:UR特邀表演嘉宾刘宪华作为灵感音创家与UR声动先锋凡希亚亮相本次盛典

整场大秀围绕都市生活方式,划分为三大风格篇章,对应通勤、休闲、社交等多元场景的穿搭需求,集中呈现了品牌的产品力,以及UR对都市时尚的独特理解:时尚不是千篇一律的潮流追随,而是打破常规,表达自我。

这正是UR“Play Fashion玩味时尚”理念的核心,贯穿品牌的每个维度,成为UR区别于传统快时尚的关键标识。正如李明光强调:“无论是产品、空间还是管理,都要Play Fashion,持续创新。”

上图:UR「Reflected City」主题大秀

通过将快时尚从“速度”转向“创意”,UR正以这种差异化路径,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确立独特的立足点,让“玩味时尚”成为一种跨越地域的文化表达。

 

二、“高举高打”构筑品牌资产

在秀场之外,欧睿国际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UR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零售额和门店数量均位居潮流快时尚品牌第一

注:潮流快时尚品牌,指以快速捕捉并转化当下时尚潮流趋势为核心,通过快速迭代(开发至上新周期<3周)和高频上新(>1次/周) 模式提供款式多样且价格亲民的服饰品牌。

这份成绩,验证了UR 独特商业模式的有效性。

我们是一个非常强调商业模式的品牌,UR的定位就是高举高打”李明光对《华丽志》坦言。

在快时尚行业,规模是实现盈利的基础。“快速上新”和“小单快反”背后,是高昂的成本。只有通过足够多的门店和巨大的销量,才能摊薄这些成本,同时利用广泛的分销网络高效测试市场、消化库存,支撑更快的上新速度。

因此,UR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高举高打”的路径,核心载体正是“奢华大店”。

2006年,UR 首家门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开业,面积超千平方米。彼时本土服装品牌多以中小型柜台式门店为主,少有品牌敢于投入如此规模的店铺,UR在当时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然而,大店开出后,李明光明显感受到消费者因空间体验而对品牌产生的“信任感”,这也坚定了之后他对“大店”的持续投入。

他对《华丽志》表示:“消费者第一眼看到你的店,就能感知你是高端还是大众。音乐、味道、灯光、甚至是员工的工衣,都是品牌的一部分产品是核心,但陈列、服务等细节,也都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品牌呈现。”

上图:UR广州广晟旗舰店

上图:UR上海吴江路四季坊旗舰店

随着消费者对快时尚的消费习惯日益成熟,UR的“大店战略”逐步支撑起品牌规模的基本盘。品牌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陆续开出门店,2014年开放加盟后更迎来快速扩张。到2017年,UR首次实现盈利,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UR在门店拓展中,强调根据不同城市甚至不同街区的特色进行差异化设计,广州、成都、上海等城市的门店在空间美学上各具特色,这种“千店千面”的策略避免了同质化,也通过在地文化强化了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上图:UR成都红星旗舰店

上图:UR南京大洋旗舰店

如今,UR已建立起成熟的大店模式,品牌“标准店”面积在1000~1500平方米,“标杆店”超过2000平方米,“旗舰店”面积则在3000平米以上,并在选址、零售和商品管理上都形成了规模优势,目前包含海外市场在内的全球线下门店数量已超过400家。

与此同时,UR自2017年起全面强化“小单快反”模式,依托中国本土的柔性供应链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调整生产节奏,进一步提升产销效率。品牌每周平均上新2次,每周上新超300款新品,每年上新达到2万款。

规模是结果,但背后是UR长期在门店创意、产品研发与团队建设上的持续投入。正如李明光说道:“规模只是一个终极的表现,但是我们做对了很多规模以外或者数字以外的事情。

这道由“高举高打”构筑起的壁垒,已成为UR难以被简单复制的核心资产。

三、用创意美学重塑行业逻辑

 “奢华大店”与“千店千面”构成了UR商业模式的骨架,而创意美学能力则是让这套模式保持活力的关键。

“时尚行业的本质是创意,包括美学。”李明光在采访中说道。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已能保障基础效率,UR要打造的是一家以创意美学为核心竞争力的时尚品牌。

这意味着,UR并不一味求快,而是聚焦更好的品质、更强的设计感与适度的上新节奏。

和传统“以设计师为中心”不同,UR由买手主导产品设计买手基于市场洞察主导产品的开款和选款方向,设计师负责承接需求和创意落地。

这一机制下,可以确保产品既有引领性的时尚度,也有商业可行性,避免设计师主观审美与市场脱节,也能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上图:UR「Reflected City」主题大秀

为支撑这一创意体系,依托亚洲与欧洲双设计中心,UR的买手和设计师开发团队有超过500名成员,确保创意输出既具备全球视野,又契合本地市场需求。

除了专业人才外,数字化建设也是UR提升美学创意能力的重要支撑。

品牌超百人的IT团队构建了成熟的数字化系统。通过分析爆款共性、优化商品结构,UR将数据洞察与买手、设计师的感性判断相结合,在以销售为导向的产品和重创意发挥的产品之间找到平衡,创造更多“爆款”、“畅销款”。

上图:UR 2025 「Reflected City」秋冬形象大片

四、全球化,为何势在必行?

经过国内市场多年深耕,“UR模式”已在产品、供应链与零售体系层面形成系统化的竞争力。当前,中国时尚产业整体来到全球化新阶段,UR正率先将经过验证的中国模式推向全球。

实际上,UR的全球化,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

2016年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海外门店,2024年在泰国曼谷核心商圈开设了东南亚市场最大门店。

但在李明光看来,东南亚只是“热身”,真正的出海是要突破欧美市场。

2025年2月,UR 在纽约曼哈顿SOHO区开出近3000平米的美国首店。5月,UR在英国伦敦科文特花园尼尔街开出伦敦首店。9月, UR在伦敦Westfield Stratford City购物中心新设一家旗舰店,占地近2700平方米,延续UR一贯的“奢华大店”理念。

上图:伦敦Westfield Stratford City购物中心旗舰店

全球化对于UR来说不是“可选项”,品牌的定位与愿景,决定了全球化是必然的。“从一开始创立,我们就希望打造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李明光表示:“所有美学表达,都立足于全球化。“

更深的驱动力,来自品牌的规模化发展。李明光曾在采访中表示,单一品牌若想突破千亿营收天花板,必须走向全球。同时,随着消费者审美日益全球化,具备国际视野的品牌才能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另一方面,李明光认为,中国服装品牌如果一味下沉市场,容易陷入妥协产品调性的困境。也因如此,UR选择了一条“向上突破”的路径:通过挑战最成熟的欧美市场,倒逼品牌升级

“伦敦、纽约聚集了全球最挑剔的消费者,如果能在这些市场立足,基本上可以验证,全球化只是时间的问题。”李明光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UR在欧美市场获得了积极反馈。纽约门店国际客群占比达85%,其中本地客群以18-35岁消费人群,包含追求品质生活的都市精英群体、热衷先锋时尚的新一代消费主力。伦敦店近60%产品为欧洲专属设计,印证了本地化能力。

上图:UR美国纽约SOHO旗舰店

在UR的计划中,未来5年海外门店目标突破200家,将以欧美为主要阵地持续推进全球化。

这场被李明光称为“人生第二次创业”的出海征程,不仅是UR品牌自身的成长,更承载着中国服装品牌在海外市场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使命。

李明光今年已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这一愿景:“中国还没有服装品牌能在全球市场实现规模扩张,而且是盈利的,我们希望成为第一个

结语

正如品牌表示,UR的“出海”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一种审美体系与商业模式的输出。在这一体系下,“玩味时尚”成为UR全球布局的独特标识,创意、文化与体验共同构成了品牌价值的内核。

“中国第一”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全新的起点。站在这一高度,UR的雄心已清晰浮现:不再是简单地“走向全球”,而是要成为全球时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创造者。

丨图片来源:UR提供

丨责任编辑:L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