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属性。
随着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步入更加精耕细作的阶段,以及中国消费者文化自信的觉醒,海外奢侈品牌在文化活动中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单向的文化输出,转向双向的文化交流。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华丽志团队深入探访了各大品牌展台,并与多位负责人交流,从中深深地感到:多家奢侈品牌和集团都举起了“文化交流”的大旗。奢侈品牌的进博会展台,已从产品的展出平台,进化为文化交流平台。
比如 LVMH集团展馆以“匠心艺术 文化遗产”为主题,LVMH 集团代表、阿诺家族成员Ludovic Watine Arnault在揭幕仪式上表⽰:“LVMH集团积极参展进博会,源于我们的⽂化传承。借助进博会,我们致敬LVMH集团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新发展,缔结更加紧密的合作。”
在宝格丽“东西交融 艺术尽绽”论坛上,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这样解释奢侈品牌与文化的关系:“商业与艺术是融合的关系,文化是奢侈品牌的组成部分。奢侈品牌在与中国消费者的互动当中,也在产生一种文化的交流。”
在本届进博会上,各家奢侈品牌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开“文化交流”,有哪些看点?
上图左一:LVMH集团HENNESSY轩尼诗展台,围绕最新龙年限量版系列打造布景
上图左二、三:历峰集团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展台,围绕艺术大师系列中国十二生肖传奇之龙年腕表打造布景
打造故事放映厅,讲述“中国情缘”
Cartier卡地亚在历峰集团展台的中心区域开辟了一处“放映厅”,播放《卡地亚风格史诗》系列短片“中国情缘”篇章。
影片介绍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品牌如何受到中国悠久文化艺术的影响。包括创始人之孙路易·卡地亚收藏的中国书籍、陶瓷、器物,历任创意总监从中国纹样中汲取灵感诞生的作品,以及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和故宫博物馆的艺术合作项目等。
影片中叙述道:“中国让卡地亚魂牵梦绕,中国的艺术始终吸引着卡地亚。”
展品方面,历峰集团在进博会新品发布平台重磅首发Cartier卡地亚Tank Chinoise中国限定版腕表。
Cartier卡地亚的首款Tank Chinoise腕表诞生于1922年,已有百年历史。全新表款灵感汲取自中式庙宇的建筑风格和寺庙门廊的几何造型,采用酒红色调漆艺,突出垂直表耳上方的水平轴。
Cartier卡地亚还从品牌古董珍藏系列中精选了一只中国纹样的古董烟盒,于现场展出。
Cartier卡地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Cécile Naour表示:“卡地亚与中国的深厚联结由来已久,我们与中国对话延续至今,从未间断。今年是卡地亚参展进博会的第四年,很高兴能够借此机会,向中国观众呈现卡地亚的风格本质,讲述品牌与中国之间无尽的灵感渊源和文化交流。未来,卡地亚将继续珍视并丰富与中国观众的对话,让品牌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续写精彩的故事。”
Dior迪奥也专门制作了影片,详细讲述品牌与中国的渊源。
影片从品牌创始人1947年使用山东绸制作迪奥套装讲起,延伸到用中国传统山水画图案为温莎公爵富人设计的礼服套装,以旗袍为灵感设计的1998秋冬成衣系列,以及近年在中国开展的大秀、展览、艺术家合作等等。
此外,迪奥Dior还以一部特别影片,致敬了品牌与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合作。
开云集团则在展馆开幕仪式上,回顾了2013年集团创始人皮诺先生捐赠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的故事。
开云馆的整体造型致敬集团总部所在地——位于巴黎塞佛尔街40号的前莱奈阁医院。莱奈阁始建于17、18世纪,其拱门和高窗的元素代表了法国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风貌。
馆中也设置了观影区,详细介绍了集团近年在中国开展的“跃动她影”(Women In Motion)、Kering Generation Award开云可持续创新先锋奖等项目。
绒花、彝族刺绣、单色釉,非遗成为强大灵感源泉
多家品牌带来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作品,其中使用的非遗技艺成为一大看点。
Dior迪奥二零二四夏季男装系列中的针织帽,以绒花点缀。绒花是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旧时多用于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六一八年至九零七年间)。
Dior迪奥还展示了现任女装创意总监玛丽亚·嘉茜娅·蔻丽设计的两套标志性服饰,使用了源于贵州大利侗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服饰面料。
FENDI 芬迪带来了为今年北京「hand in hand」匠⼼艺术展特别打造的Baguette⼿袋,由品牌与两位彝族刺绣和银饰非物质⽂化遗产传承⼈携⼿制作而成,点缀有垂吊筒穗、银铃等彝族传统银饰元素。
FENDI 芬迪展台的整个设计都围绕「hand in hand」项⽬展开,这是品牌于2020年启动的,⾯向本⼟⽂化艺术的⼿⼯艺伙伴合作项⽬。
LOEWE罗意威首次加入LVMH集团展台,呈现了备受好评的2023早春中国单色釉系列手袋,以及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邓希平打造的单⾊釉陶瓷⾦钟碗。
在开云集团展台,Qeelin带来了Wulu Fairy高级珠宝系列,灵感源自敦煌飞天壁画。为模仿仙女舞蹈衣袖缎带的流畅运动,其项链由包含了27个不同的直径的525颗钻石制成的项链底座。
合作中国艺术家,促成创意交融
Bulgari 宝格丽以“东西交融 艺术尽绽(EAST MEETS WEST)”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当代水墨动画艺术家邱岸雄与意大利视觉艺术家朱塞佩·洛·夏沃(Giuseppe Lo Schiavo)联袂展出。
宝格丽将两位各自极具东西方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搜神记:天咫-修月》和《罗马-灵感缪斯》进行了融合,转化为AI艺术装置,与观众交互。AI艺术装置可实时捕捉观众欣赏艺术作品时的脑电波和心跳数据,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艺术作品。
宝格丽表示,这一艺术合作创意旨在“诠释中意之间艺术创作与文化发展和谐交融的蓬勃景象”。
在LVMH展厅现场,宝格丽全球首席执行官让·克里斯托夫·巴宾(Jean-Christophe Babin)、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与两位艺术家同台发起了主题论坛,深度探讨品牌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
吴越在论坛上表示:“商业和艺术的关系非常有意思,当商业满足了人的温饱之后,就有了精神的需求。艺术就商业的一部分,两者是融合的。任何一个高端的、注重人文的品牌,文化都是她的一部分。比如宝格丽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代表,她带来的是几百年累积起来的文化,是意大利文化,罗马文化。品牌在与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互动当中,也在产生一种文化的交流。
我们经常听到,要把文化注入品牌,其实不然,文化是品牌与身俱来的。成功的品牌,本身承载着文化,并不是说为了贴标签而去做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今天我们在进博会上呈现的东西方艺术家合作,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延伸着品牌一直在做的事情。”
上图左二至左四依次为:中国艺术家邱岸雄,宝格丽全球首席执行官让·克里斯托夫·巴宾(Jean-Christophe Babin),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洛·夏沃(Giuseppe Lo Schiavo)
Dior迪奥带来了多件中国艺术家合作作品,包括重新演绎的经典LADY DIOR手袋、椭圆背椅等。
上图:中国艺术家徐震为迪奥“DIOR LADY ART#8”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所诠释的全新手袋,于本次进博会首度亮相中国
上图:中国艺术家刘建华为《LADY DIOR我之所见》艺术项目所打造的装置作品
上图:迪奥与上海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联合设计的LE CABINETEXTRAORDINAIRE(迪奥花秘瑰萃艺术家限量版礼盒)
上图: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为二零二一年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设计的“椭圆背椅”作品《流星》
为迎接2024年农历龙年的到来,HENNESSY轩尼诗呈现了与中国艺术家杨泳梁联⼿打造的龙年限量版作品。同时展⽰了与张广宇、张洹、刘韡、张恩利、严培明等知名中国艺术家合作推出的联名系列。
此外,轩尼诗总裁兼⾸席执⾏官Laurent Boillot出席论坛,讲述了轩尼诗与中国广博深厚的⽂化联结,包括品牌对本地⽂化艺术和环境保护事业的⽀持。
LVMH集团展厅中,中法奢华护肤品牌CHA LING茶灵带来了与中国艺术家王杨合作的四条屏数字艺术作品,灵感源自宋人花鸟的牡丹花。艺术家王杨也亲临展台现场。
| 图片来源:华丽志现场拍摄、官方新闻稿
| 责任编辑:Mire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