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湖州南浔区菱湖镇的浙丝二厂(原“菱湖丝厂”)工厂店正式开业,并向公众开放承载历史记忆的老厂区,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打卡。
这座被爬山虎覆盖的百年丝厂,在中国丝绸工业中具有特殊地位:
工厂始建于1946年,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缫丝企业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以家庭手工缫丝为主、仅生产“土丝”的局面,率先实现机械化缫丝,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厂丝”,并为国内外培养大批缫丝技术人才,推动国产设备在全国缫丝企业中的应用,因而被业内尊称为“师傅厂”。
2017年,菱湖丝厂入选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是11家入选企业中唯一的丝织企业。
菱湖镇毗邻太湖,桑蚕资源得天独厚。早在唐代,菱湖丝绸便已闻名,至明清时期更以“湖丝之冠”闻名天下,成为江南丝织业重镇。
1945年抗战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祖籍湖州荻港、成长于菱湖的爱国商人章荣初,怀着建设家乡的愿望,毅然投入故乡振兴事业。
1946年,经多方筹备,由章荣初投资数百万美元的“菱湖缫丝股份有限公司菱湖缫丝厂”正式开工。建设过程中,他特邀同济大学李华仪教授、蚕桑专家费达生等参与指导。厂内引进当时国内外最先进设备,在缫丝行业中独树一帜。员工中既有留洋归来的“先进派”,也有经验丰富的“本土派”,彼此协作、各展所长。
1948年6月19日,占地55亩的菱湖缫丝厂正式投产,员工1009人,月产白厂丝12.5吨。
新中国成立后,菱湖丝厂在原料、技术和人才方面获得省地县三级政府支持。工厂不断引进先进缫丝设备与工艺,持续优化生产——从立缫机到自动缫丝机,每次升级都显著提升效率与质量。1952年,丝厂转为地方国营,更名为“浙江制丝二厂”,并提前108天完成“一五计划”生产任务。
在计划经济时期,菱湖丝厂不仅是生产单位,更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鼎盛时,厂内自设职工宿舍、食堂、医务所、幼儿园、学校、广播室、3100平方米无柱结构大礼堂及优美园林,成为几代职工和居民共同的生活记忆。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变化,菱湖丝厂也面临新挑战。国际丝绸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新兴产区竞争加剧,90年代中后期,原有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工厂发展陷入困境。
本世纪初,改制创业的领头人凌兰芳带领一批下岗员工凑钱买下了工厂母厂,成立“丝绸之路”集团,淘汰落后设备,一度让工厂的业务回归正轨。2020年,在结束最后一批缫丝生产、送走最后一位退休员工后,菱湖丝厂彻底转型,开始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
在产业升级的大潮中,许多老厂房面临转型挑战,而工业旅游为浙丝二厂这类国家工业遗产提供“重生”机遇。这个百年老厂正在注入研学、国潮、科技、文创等新元素,成为年轻人了解丝绸文化的学习基地,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寻味打卡。
| 消息来源:浙江信息网;公众号“寻味南浔”、“南浔微生活”、“经信传媒”、纺织服装周刊
| 图片来源:公众号“寻味南浔”、“南浔微生活”、“经信传媒”
| 责任编辑:LeZhi
华丽志东方美学事业部
华丽志东方美学事业部聚焦丝绸、瓷器、茶、竹等承载中国千年文化的独特产业,致力于让更多业内高端读者真正了解东方美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潜力,共同探讨和促进产业焕新和现代化进程。
除了持续产出原创优质内容外,华丽志还将发起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与产业活动,包括溯源之旅、论坛和工作坊、文化艺术展览等等。从文化到商业,从材料到工艺,从历史到现在,从中国到海外,融会贯通全产业链,挖掘文化和工艺的精华,用全新的视角展开解读和传播。
联系方式:east@lux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