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企业如何拥抱“东桑西移”? | 华丽志丝绸文化专栏

刘 瑞雪 2025-10-19 12:05

在中国数千年的桑蚕史中,产业的空间格局始终处于动态迁移之中。桑蚕文明约5000年前发源于四川,随后逐渐传遍华夏大地。直至西晋末年,黄河流域的丝绸工艺仍领先于长江流域。唐宋时期,伴随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产业才逐渐向江浙一带集聚。

时间推进至1991年,东部地区仍贡献全国近60%的蚕茧产量。然而自2006年起,“东桑西移”国家战略的实施,使中国丝绸产业的源头格局再度改写——这一次,重心移向了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组成的西南板块

进入21世纪,东部沿海工业化与城镇化飞速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桑园不断被挤占。与此同时,西部省份凭借充裕的土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展现出显著的产业后发优势:桑树生长快,蚕茧品质高,生丝性能优良,整体经济效益远超东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至2024年,西部蚕茧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85%。

好桑养好蚕,好丝织好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时尚企业主动在西南地区布局丝绸供应链,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更是溯源桑蚕文化、夯实原料根基的战略选择。

广西的蚕茧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占全国总量的63%。2016年,知名品牌金三塔的母公司——嘉欣丝绸,与河池宜州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投建丝绸产业园。2025年,双方再度合作打造高端丝绸面料智能制造项目,进一步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上图:河池宜州桑蚕示范基地

四川是全国高品质生丝的重要产区,尤其是有机丝的主要供应地。近年来,该地持续吸引EP雅莹、赢家集团、歌力思等知名女装企业前来开展合作。

坐落于四川南部大凉山州的宁南县,是全球顶级生丝的最大原产地,年产能达1200吨6A级生丝占据全球该类高端生丝市场份额的50%。近年来,宁南县作为极品真丝原料产地的声誉也日益扩大,获得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的认可。

早在2018年,中国民族时尚品牌EP雅莹便三度深入大凉山,开展原材料溯源研究,并着手布局从原料到纱线的全产业链体系。2021年4月,雅莹与宁南正式携手,共建蚕桑基地宁南县是全国率先荣获桑蚕丝“有机认证”的原产地,此次合作旨在从源头打造绿色时尚生态,以推动可持续事业的蓬勃发展。

雅莹宁南基地出产的蚕茧品质卓越:茧色晶莹洁白,清洁度高达98分以上,茧丝平均长度达1300米(普通蚕茧仅800–900米)。蚕茧在历经选茧、煮茧、缫丝、复摇、编丝等14道精细工序,最终制成顶级的6A级生丝。通过进一步织造、染色、设计与成衣化,这些优质生丝将应用于品牌的高端丝绸系列

丝绸产业也带动了宁南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宁南“养蚕状元”王作海的儿子王埸曾表示:“2024年,我们农场共产茧37500公斤,养蚕收入206万元,其中,纯收入80万元。

雅莹宁南基地的蚕农合影。图中左二为“养蚕状元”王作海

云南作为后起之秀,近几年蚕茧产量增长迅速,2024年已成为继广西、四川之后的第三大蚕茧产区

2016年开始,华佳丝绸就在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的曲靖建设2100亩标准化桑园。该基地实现了桑树种植、蚕茧养殖、蚕茧加工等种桑养蚕的闭环运作。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不仅促进了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带动茨营镇于2017年脱贫摘帽。华佳丝绸因此获评2018年度曲靖市“脱贫攻坚扶贫明星企业”

华佳丝绸旗下真丝品牌桑罗SANGLUO所用的高品质生丝,正是来自海拔1870米的云南曲靖有机桑园

| 信息来源:中国茧丝绸网;雅莹内刊;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中国纺织公众号

| 图片来源:河池融媒;雅莹官网;四川丝绸网站


华丽志东方美学事业部

华丽志东方美学事业部聚焦丝绸、瓷器、茶、竹等承载中国千年文化的独特产业,致力于让更多业内高端读者真正了解东方美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潜力,共同探讨和促进产业焕新和现代化进程。

除了持续产出原创优质内容外,华丽志还将发起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与产业活动,包括溯源之旅、论坛和工作坊、文化艺术展览等等。从文化到商业,从材料到工艺,从历史到现在,从中国到海外,融会贯通全产业链,挖掘文化和工艺的精华,用全新的视角展开解读和传播。

联系方式:east@lux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