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即将来临,保暖的冬装和家居用品又成为市场的主角。在鸭鹅羽绒和日新月异的科技保暖材料外,还有一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材料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也那就是“蚕丝”。其实,蚕丝的用途远不止于制作春夏场景中的真丝服饰,更可加工为“丝绵”,成为冬装与冬被的优质保暖填充料。
蚕丝独特的三角孔状结构能在体感过凉时锁住热量,过热时又有效排出湿热空气,且天然抑菌。这些特性让以丝绵为核心的丝绵服与蚕丝被,正迅速成为市场的新热点。

“丝绵”自古便是江南地区首选的保暖材料之一。其中,浙江余杭一带的传承尤为突出——2008年,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几年,丝绵服开始回潮,突破了大众对真丝服饰聚焦于春夏季的刻板印象。
据史籍记载,直至清代,丝绵依然是浙江地区人们御寒的主要保暖材料,皮衣则较为少见。其中,“丝绵袄”与“丝绵背心”是常见的冬衣。丝绵被更是深深融入了婚嫁礼俗之中——女儿出嫁时,娘家通常会准备丝绵袄和丝绵被作为嫁妆的一部分。
源于浙江的中国民族时尚品牌EP雅莹,近两年则复兴了“丝绵服”这一传统品类,并融入了当代的丝绸工艺和设计语言。

为了解决传统丝绵服上身臃肿的问题,雅莹成立了丝绵工坊项目,通过对绗棉设备、绗棉方式和丝绵克重的不同匹配,以及多种成衣版型的测试,最终研制出符合现代人体型、轻盈、保暖、精致的特色丝绵服。

其填充物选用获得有机认证的宁南6A级双宫茧丝绵,确保弹性与耐久性;外层面料则融合真丝提花、剪花以及针织羊毛等高端材质,兼顾美感与实用。
除外穿服饰外,丝绵也广泛应用于秋冬家居服领域。专业真丝家居品牌金三塔便推出了含丝绵夹层的家居服与背心,并形象称之为“行走的蚕丝被”。

蚕丝被是目前丝绵技艺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类。根据2024年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发布的报告,在大众健康意识增强与对天然材质偏爱的趋势下,蚕丝被市场不断扩大:
2024年,蚕丝被市场规模达260亿元,同比增长10%。高端市场(单价高于1000元)的增长尤为瞩目,占比高达45%,同比激增50%。而单价高于3000元的超高端产品,也实现了22% 的高增长。
消费者愈发看重蚕丝被的健康价值与长期体验,也愿意为材质和设计支付更高溢价。这也推动了各品牌持续创新,以提升购买吸引力。
中国蚕丝被品牌太湖雪的蚕丝原料来源于太湖流域的自有桑蚕基地,从源头确保丝绵高质纯净。品牌也敏锐洞察到消费者对于传统蚕丝被不可水洗的痛点并进行研发,于2023年12月取得专利,改变了以往为一体式缝制的蚕丝被不能被清洗的缺陷,极大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与耐用度,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中国丝绸创意品牌万事利则在蚕丝被的外观上大胆实践。去年,万事利推出售价高达五位数的“黄金蚕丝被”,填充物为100%特级桑蚕丝长丝,而被面材质则源自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浙江衢州开化县溪东村专育的特殊品种——“金蚕1号”。

我国对蚕丝被的生产与销售实施严密的标准监管。GB/T 24252-2020《蚕丝被》界定了填充物含量、品质等级与工艺核心指标;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则强制要求成分标签真实准确,以杜绝以次充好。这套覆盖产品全流程的标准体系,为行业构筑了坚实的监管框架,持续驱动其向高质量与规范化迈进。
| 图片来源:各大品牌官方公众号和天猫店;百度百科
关于华丽志丝绸文化事业部
2025年3月,华丽志正式成立丝绸文化事业部,聚力推广中国丝绸文化,让更多业内高端读者真正了解中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潜力,共同探讨和促进中国丝绸产业的焕新和现代化进程。
除了持续产出原创优质内容外,华丽志还将发起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与产业活动,包括溯源之旅、论坛和工作坊、文化艺术展览等等。根据第一性原理,走向丝绸的源头,从文化到商业,从材料到工艺,从历史到现在,从中国到海外,融会贯通全产业链,挖掘丝绸文化和工艺的精华,用全新的视角展开解读和传播。
华丽志丝绸文化事业部联络邮箱:silk@luxe.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