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Loro Piana 羊绒大奖获得者为什么全都来自内蒙这个地方?

金黛茜 2025-05-14 20:11

以奢华羊绒服饰闻名的意大利奢侈品牌 Loro Piana(诺悠翩雅)不久前公布了第九届与第十届“优质羊绒大奖”,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十二位牧民获此殊荣,而获奖羊绒全部为阿尔巴斯山羊绒。

其中,牧民李占强先生和岳芳女士提供的羊绒刷新了最细羊绒世界纪录 —— 纤维直径 12.8 微米,相当于不到1根头发的1/5。

Loro Piana 盛赞:“阿尔巴斯山羊绒是全球最顶级的山羊绒、稀缺的‘纤维宝石’。”

那么,鄂托克旗的阿尔巴斯山羊绒为何能独占鳌头?《华丽志》本文将一探究竟。

 

鄂尔多斯羊绒中的贵族——阿尔巴斯白绒

探寻阿尔巴斯山羊绒的故乡鄂托克旗,要沿着乌仁都西山大峡谷底向深山进发。

山间岩石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古老岩画,其中数量最多的当属形态各异的“羊”,它们就是产出阿尔巴斯绒的山羊。这些岩画据考证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证明阿尔巴斯绒山羊品种源远流长。

鄂托克旗地处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夜温差极大,在漫长酷寒而干燥的冬季,深夜低温零下30~40°C,夏季炎热短促且少雨,年最高气温36.4°C。

阿尔巴斯绒山羊生长在这样极端残酷的条件下,全身皮毛纯白,被毛内层生长绒毛的次级毛囊比一般山羊更小,所产的羊绒细度平均在13~15μm之间。

获得此次Loro Piana“优质羊绒大奖”的羊绒更是展示了细度和长度的双重优势,品牌介绍,它的“细度低于 Baby Cashmere 小山羊绒,但保持了成年山羊绒的标准长度。”

1985年至1987年,阿尔巴斯山羊绒毛连续三年荣获“意大利柴格那国际山羊绒毛”奖。

2001年,阿尔巴斯绒山羊被列入农业部首批发布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

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后,阿尔巴斯山羊绒已是著名“鄂尔多斯”羊绒制品的主要原料,也为 Hermès (爱马仕)、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Loro Piana(诺悠翩雅)等国际奢侈品牌供应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集团2006年推出的高端品牌“1436”,名称就取自阿尔巴斯小山羊绒的原料规格。阿尔巴斯小山羊(Alpas Baby Cashmere Goat)每根羊绒纤维平均细于14.5微米,长于36毫米。

2008年1436品牌的阿尔巴斯小山羊绒披肩等产品入选“中华国宾礼”,多次伴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它也是APEC、G20等重要国际活动中的指定国礼。

上图:1436品牌 稚真系列

阿尔巴斯绒山羊保种之战

阿尔巴斯绒山羊这一珍贵畜种曾一度陷入困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牧民们陷入两难:是坚守祖辈传下的纯种羊群,还是追求用外种进行杂交改良推广而获得高产?

那时人们没有保护品种纯正性的意识,受羊绒市场片面追求产绒量的影响,许多牧民选择了后者,使得羊绒的细度一度从十四五微米飙升至十七到八微米。

而如今“优绒优价”成为市场主流,绒纤维的细度、长度和密度,才决定羊绒品质。羊绒细度相差几微米,羊绒产品的价格可能相差数倍

鄂托克旗在1983年果断出手,投资成立了阿尔巴斯绒山羊种羊场(现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纯种阿尔巴斯绒山羊只在相对偏远贫困的地区保存下来,种羊场从乌仁都西山引进第一批纯种阿尔巴斯绒山羊,实行“只出不进”的管理原则,避免因杂交导致的种源污染。2008年,鄂托克旗将棋盘井镇的乌仁都西嘎查、蒙西镇的巴音温都尔嘎查都规划为阿尔巴斯绒山羊保护区。

由此,鄂托克旗为阿尔巴斯绒山羊建立了严格的保种体系。种羊场为每只种羊都建立了数字档案,并在牧区设置了许多畜群点,雇请当地农牧民代为管理,对羊绒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耳标追溯系统,每只种羊的基因图谱,以及其在任一生长阶段的信息都可查证、可追溯。牧民每天按照既定的放养和饲喂方案,定时记录每只羊的生长情况,确保它们的品质始终达标。

鄂托克旗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选取不同生长期的胎羊样本,通过分析毛囊发育的过程,探索提高羊绒产量及品质的科学方法。

通过人工授精等技术,种羊繁育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养殖难度增大,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难以为继。且由于优质种羊成本较高,农牧户选育的积极性不强。

于是种羊场带领当地牧民们向精细化养殖转型,并由政企合作(包括羊绒收购加工链上的许多企业),拿出扶持资金激励农牧民自觉选育良种,对羊绒细度达标的养殖户实施奖励。

斯庆毕力格是Loro Piana“优质羊绒大奖”第九届获奖者,家里养了500多只阿尔巴斯绒山羊,一年能抓700多斤绒,细度基本都在14.5微米以内,按照“优质优价”补贴,比普通羊绒多收入约20万元。

斯庆毕力格向鄂尔多斯新闻网站《暖新闻》、政务号《鄂托克发布》表示:“过去想找到细度为15.5微米以下的羊绒那可难了,现在我家的羊绒80%以上都在15.5微米以下,最细的已经达到了12微米以下。这多亏了政府引导我们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技术,羊绒品质越来越好。”

“这些小家伙可都是挣钱的‘宝贝’。经过严格选育后的阿尔巴斯绒山羊企业抢着收购,羊绒细度达到一定标准,我们还能获得羊绒优质优价奖补资金。”

从传统放牧到产业化转型

过去,牧民多以一家一户的方式养殖山羊,家家户户都要建圈舍、盖草棚、买机械,一年下来扣除饲草料、机械设备、疫病防治等费用,纯收入所剩无几。如果繁育、饲养等管理跟不上,还会出现亏损。

现在,鄂托克旗政府和企业与牧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立了“统养共富”大牧场模式。农牧民通过联户经营、入股经营、集体经济合作经营等利益联结模式,将草场、水浇地、绒山羊、劳力、机械设备等折算成股份,入股大牧场。

鄂托克旗农牧局副局长郝贵斌向《农民日报》介绍:“入股大牧场后,农牧民除了可以拿到牲畜出栏、羊绒销售等分红外,还可以享受大牧场发展精深加工、社会化服务、品牌溢价、直播代销等方面产生利润的二次分红,实现小农牧户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当地牧民表示,合作社成立后,阿尔巴斯绒山羊的饲养规模大了起来,只用两个人就可以养殖5000只羊。而且形成规模后饲草料等物资采购成本大幅下降,山羊产绒量、产羔率和出栏率都远高于牧民“单打独斗”时的水平,入股牧民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

通过大牧场的组织化管理,采取“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的科学牧养方式,过去超载过牧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目前鄂托克旗共培育绿色生态家庭牧场1056户,建成20多个万亩“统养共富”大牧场,打造示范牧场300个。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存栏约180万只,原绒年产量达1200吨。2024年,鄂托克旗羊绒总产值突破5亿元人民币,无毛绒出口260吨。

丨图片来源:Loro Piana提供、1436品牌官网

丨责任编辑:朱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