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运动市场竞争升级,品牌应该如何拓宽“护城河”?

朱若愚 2025-09-24 19:45

中国专业运动市场的高速增长和空前热度,我们有目共睹。

最近,“推动体育用品升级”被正式写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为中国运动市场进一步指明了“高端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但正因如此,运动品牌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运动市场的热度越高,就越考验品牌能否以恒久定力,坚守初心;行业竞争越激烈越混乱,就越考验品牌能否专注于持续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护城河”理论的核心概念由巴菲特提出,他用这个比喻形容企业拥有的、能长期抵御竞争对手侵蚀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至于是什么构成了企业,特别是运动品牌企业的“护城河”?答案并非唯一。但无论答案是什么,护城河不是静态的,是需要立足于品牌核心竞争优势,面向未来可持续地迭代核心能力。

那么,高端专业运动品牌如何持续深挖并拓宽自己的“护城河”?刚刚举办90周年品牌展的迪桑特(DESCENTE),可以说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层回应与启发。

《华丽志》本文将以迪桑特(DESCENTE)为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上图:“精工造艺”迪桑特 90 周年品牌展

我们已经习惯于奢侈品牌反复回溯百年历史,但在专业运动领域,却鲜少有专业运动品牌以如此的力度与深度,挖掘并呈现自己的历史档案。

不过对于迪桑特而言,最难的,不是梳理和回顾品牌90年的历史档案,而是如何将这90年提炼浓缩为品牌在未来必须坚守的初心?如何围绕这一核心竞争力,持续拓宽“护城河”?

迪桑特给出的答案,可以浓缩为两件事:坚守产品专业力;深入核心人群

拓宽护城河,从坚守产品专业力开始

——创新研发,拓宽产品性能的“护城河”

运动服饰制造,是当代先进制造力的体现。今天,“专业”已是运动品牌的基本线,而“科技”才是追求极致、面向未来迭代的核心驱动力。

围绕科技的创新研发,已成为衡量品牌长期投入与耐心的重要标尺,也直接决定了品牌能否在竞技运动员与高端用户中建立真实的体验优势和长久心智。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从国家层面鼓励行业科技攻坚与产品创新。

但运动品牌对于科技研发及创新的投入,并非短期冲刺,而是一场“长坡厚雪”式的积累,考验着品牌的耐心与远见

1954年,迪桑特邀请专业滑雪运动员作为品牌顾问,开始研发专业滑雪服。这一模式奠定了迪桑特产品研发的根本逻辑:以专业运动员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在竞技场景中持续验证产品性能

从70年代起,迪桑特多次为瑞士、加拿大及中国等国家滑雪队提供比赛装备,助力运动员们在顶级体育赛事中突破极限。顶级赛事历来是运动品牌展现专业实力的核心场域,迪桑特也借此在专业滑雪领域建立起扎实的技术信誉。

上图:迪桑特自1978年至今担任瑞士国家高山滑雪队的官方滑雪服赞助商

值得注意的是,迪桑特并未将技术视野局限于单一品类或阶段性成果。品牌以滑雪为起点,逐步将专业科技迁移至铁人三项、高尔夫等高端运动领域,并采用了同样的策略:

不仅赞助顶级赛事,更与顶尖运动员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他们的反馈直接融入专业运动装备的迭代,比如:滑雪服怎么减少风阻?高尔夫装备如何让运动员在挥杆时更舒服?竞速鞋如何帮助跑者提高落地稳定性?

在这一过程中,顶尖运动员的专业意见始终是迪桑特技术验证的关键环节,也是品牌研发创新的基石。

上图:IRONMAN 70.3上海站,迪桑特品牌铁三大使巴斯(李鹏程)打破中国纪录获得年龄组总冠军

上图:迪桑特高尔夫全球代言人、大满贯得主赞德·谢奥菲勒 Xander Schauffele

本质上,迪桑特与顶尖运动员的长期合作,是基于双方对于专业精神的同频共振:正如运动员对于赛场最佳表现的渴望,迪桑特对于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执着也是如此,都是为了追求那难以企及的“1%”突破。

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不断拓宽品牌的护城河。而迪桑特的实践表明,护城河的深化,正是从对产品专业力的坚守开始的

——匠艺美学,拓宽产品设计的“护城河”

运动服饰的核心使命,固然在于为专业竞技选手和运动爱好者提供功能性支持。

但是,个性化设计对穿着者运动心理、主体意识,甚至对体育文化和时尚潮流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这也影响着迪桑特在产品设计中,一直坚持两个方向:

一个是设计要服务功能,用专业装备赋能竞技表现;另一个是设计要融入生活,让专业装备在满足运动需求的同时,也能回应穿着者对风格、美学的需求

早在1970年代,迪桑特就以国际赛事为契机,将时尚元素首次引入滑雪服设计,创造出“Kiryu-辉流”元素,突破了传统滑雪服单一的色彩设计,不止关注竞技状态,还关注展现穿着者个性、激发内在信心。

上图:1977年起,“Kiryu- 辉流”开始被用于更多运动员的比赛服和训练服

这一理念延续至今,品牌坚守从功能性出发,同时关注穿着者的心理需求,这也成为品牌拓宽产品力“护城河”的关键原则

2012年推出的 ALLTERRAIN高端机能系列,是迪桑特将功能设计融入机能美学的关键转折点。

ALLTERRAIN系列保留了专业运动科技内核,适度淡化了竞技属性,在外观设计上强调极简,满足从户外到城市的多场景需求,被许多消费者称作“宝藏支线”。

其中,作为ALLTERRAIN 系列中最受关注的单品之一,水沢羽绒服可以说是将极简美学与实用机能深度融合的“极致单品”。经典款“MOUNTAINEER”获得ISPO 大奖,不仅印证了产品的专业高度,也拓宽了迪桑特对于功能美学的表达维度。

上图:水沢羽绒服“MOUNTAINEER”于2018年获得ISPO“Mountain Performance”类大奖

从纯粹专注滑雪竞技,到逐步关注穿着者的心理状态、风格追求,迪桑特持续探索着功能与美学的融合,让装备不仅保障性能,更回应内心,这正是品牌在全球高端运动市场建立差异化,拓宽产品力护城河的关键。

深入核心人群,拓宽品牌心智的护城河

1994年,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在《竞争大未来》中强调,企业竞争的关键不应局限于争夺对手份额,而应聚焦自身优势与顾客需求,以用户为导向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凯文·莱恩·凯勒则在《战略品牌管理》中进一步指出,品牌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种“强烈的、活跃的忠诚度”,使消费者感到与品牌“同步”,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持续且深化的联结。

迪桑特在中国市场的实践,正是上述理念的鲜活体现。品牌在中国的核心消费者主要是热爱运动、追求品质生活的精英人群。对于定位高端专业运动场景的品牌来说,特定人群的关注度和活跃度,决定了品牌在中国能走多深

基于这一认知,迪桑特通过精准的社群运营与战略性的渠道布局,与品牌核心人群建立深厚、持久的关系。

在社群运营方面,品牌围绕滑雪、铁人三项与高尔夫三大核心运动场景,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原点,展开系统性深耕。2021年推出的“行动家俱乐部”,是品牌在构建深度用户关系上的重要纽带,依托迪桑特的三大专精运动,延展出不同的活动主题,创造更加个性化、有价值的用户体验。

面向成人的“行动家俱乐部”以体能训练等活动为主;面向儿童的“小行动家俱乐部”, 则围绕家庭客群定期策划亲子体验课堂等。这些基于用户日常需求所设计的高参与度活动,有效增强了会员黏性,逐步形成具有归属感的品牌互动圈层。

上图:迪桑特“行动家俱乐部”之“城市缓震跑”

上图:迪桑特“小行动家俱乐部”之“冠军课堂”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会员会主动分享参与活动的真实感受:

“身体+精神的精进,正是运动的奥义,也是今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汗水中的友情升温总是特别快”、“第一次体验骑跑两项,迪桑特的活动真的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这些反馈侧面印证了会员对于社群体验的认可。同时也可以看到,迪桑特通过社群运营,将产品功能延伸为社群认同,进一步巩固了在高端运动市场的用户基础。

在渠道触达层面,迪桑特则通过精准选址与在地化、场景化体验,深入目标客群所在的高势能场域

当前,迪桑特正积极拓展核心城市顶级商圈的战略性位置。2025年6月,迪桑特拿下北京华贸中心约1400平方米的地标性铺位,该铺位靠近SKP,毗邻一众奢侈品牌。这家重量级门店将借助高端商圈资源,进一步触达高端消费群体。

上图:迪桑特北京华贸中心围挡

今年7月,迪桑特在杭州湖滨银泰in77开设首家三层城市概念店;最近,位于成都太古里的城市概念店也即将焕新开业。两家店不仅都位于城市核心商圈,并且分别通过青砖、竹元素等在地文化设计语言,将品牌的专业形象融入本地语境中,为消费者提供兼具文化共鸣与品牌张力的零售体验。

上图:杭州湖滨银泰in77,迪桑特城市概念店

上图:成都太古里,迪桑特城市概念店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迪桑特一直专注于高端消费市场。提升高端零售力,也成为迪桑特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驱动力,零售策略日益清晰:通过核心商圈门店的升级与精细化运营,强化与高端客群的线下连接。

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九十年来,迪桑特作为专业运动品牌,始终核心聚焦两件事:深耕并迭代产品专业力,深入触达并运营核心人群。

当前的中国运动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升级也在同步深化。当产品同质化与价格战日益激烈,消费者需要更具说服力的选择理由。

在此背景下,迪桑特 “精工造艺”展览可以视为品牌回溯初心的一次表达,也是面向未来的又一个起点。“精工造艺”不仅是高端专业运动品牌先进制造力的体现,背后更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专业为根基的品牌哲学。这一关键词决定了,未来迪桑特如何拓宽护城河,更决定了,下一个90年,消费者将如何记住迪桑特?

丨图片来源:迪桑特品牌提供、品牌官方微博

丨责任编辑: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