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瑞士奢侈品巨头历峰集团(Richemont)最新发布的2026上半财年报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国市场在上半财年呈现出鲜明的“V型”反转 :
- 第一财季(4月至6月):“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合计销售额同比下降7%(按固定汇率计算);
- 第二财季(7月至9月):该市场合计销售额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按固定汇率计)。
财报明确指出,第二季度的复苏主要由珠宝部门的强劲增长所引领,相比之下,专业制表部门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依然疲软。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历峰集团首席执行官 Nicolas Bos (下图)透露,中国内地客户的购买行为出现了相当显著的销售回流,特别是从日本回流到香港。
他详细阐述了对中国市场走势的看法,并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奢侈品购物人群正在发生的深刻演变的洞察。

2024年6月1日,原梵克雅宝首席执行官 Nicolas Bos 升任历峰集团首席执行官,并加入集团高级执行委员会。Nicolas Bos 于1992年加入历峰集团,先后效力于卡地亚和梵克雅宝,2013年起担任梵克雅宝首席执行官。
一、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回流:从日本到香港
在电话会议上,Nicolas Bos 对“中国市场第二财季增长7%”这一数据进行了更详细的拆解,明确了香港和澳门市场的关键作用,以及中国内地市场的微妙变化。
“我们确实看到了改善,特别是在最后一个季度。在我们所说的大中华区,增长确实是由香港和澳门业务的改善所推动的,包括游客(即前往香港和澳门的中国内地游客)和本地客户(尤其是香港的本地客户)。”
“我们看到的是,我不知道这是否算企稳,但该地区恢复了正向表现,包括中国内地在报告期的末尾(指9月)也略微转正,这显然是由珠宝部门推动的。”
在分析中国消费者时,Nicolas Bos 两次提及一个重要趋势:消费回流。但他指出的“回流”并非是从海外回流至中国内地,而是从其他海外市场(如日本)回流至香港。
“总的来说,我们观察到我们的中国内地客户的购买行为出现了相当显著的销售回流,特别是从日本回流到香港。”

上图:上海进博会历峰集团展台
二、中国是“高成熟度”和“高购买力”的关键市场
尽管市场波动且增长形态发生改变,但历峰集团高层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并将其视为一个“高成熟度”和“高购买力”的关键市场。
“中国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更成熟的阶段。”
“我们已经看到了市场自身的企稳。这会持续吗?我们触底了吗?我们永远不知道,也无法预测。但它似乎正在稳定下来,无论是在中国内地,还是中国内地游客的总体销售(无论是国内销售还是旅游销售)。”
“我如果我们能够预见什么的话,那就是这个市场确实正在达到另一个新的复杂水平和需求质量水平,与我们在世界其他地方看到的情况非常相似。这对每个品牌、每个类别、每个系列都产生了影响。但总而言之,它似乎正趋于稳定。”Nicolas Bos 补充到。
“我们看到的是,某些品牌的影响力仍然极其、极其重要,某些系列、某些产品线的吸引力,可能是最具标志性、最具历史意义的系列,它们在当下的吸引力,我们看到在持续加强。”
“对于中国市场,我不会说“非常乐观”,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乐观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成熟的文化。显然,那里有很高的购买力。我们无法预测它将如何逐季演变。但我们将继续投资于我们在中国的存在,投资于我们存在的质量,投资于我们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发展、零售网络、展览和活动。”
“我们相信这将继续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市场,尽管我们可能不会再看到像前几年那样的(爆发式)增长了。”

三、 中国消费者需求更高、更具辨识力和差异性
在本次电话会议中,Nicolas Bos 还谈到了当前中国消费者心态和行为演变的洞察。
“我们现在似乎处于一个中国客户购买力更稳定的水平。“
“我们大体上看到的是,中国的消费正在发生演变,这可能与经济形势有关,但也与品味的演变有关。我们看到中国客户在选择品牌和建立联系时,正变得要求更高、更具辨识力和差异性(becoming much more demanding, discerning, and differentiating),这对珠宝部门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仍然看到一些腕表品牌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局面。”
基于上述的消费者洞察, Nicolas Bos 进一步解释了为何集团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在中国市场表现分化。
“我们近期明确看到的是,我们大多数(腕表)品牌趋于稳定。它们各自的情况大相径庭,例如,不同地区的权重不同,有些品牌过去在亚洲和中国非常成功。当然,中国的放缓对它们的打击比那些更侧重于美国或欧洲市场的品牌要大。
“中国对卡地亚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强劲的市场,但团队要看看如何能确保卡地亚为中国奢侈品行业的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消息来源:历峰集团电话会议
|图片来源:集团官网
|责任编辑:LeZhi
